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第207技术委员会(ISO/TC207)组织制订的一套对所有组织强调环境管理一体化,预防污染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,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,共100个标准号,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。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,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。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、ISO14004、ISO14010、ISO14011、ISO14012、ISO14040等5个标准,其中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,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。
1. 来自国际上的压力
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,环境保护工作趋于全球化。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,越来越强调,而且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,客商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产品的质量,而且逐步扩展到环境保护,因而产生了"绿色贸易壁垒"。ISO14001证书以被国际社会所认可,并且在经济交往和贸易中逐步发挥出它的作用。获取ISO14001证书,企业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,降低环境风险,增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。
2. 来自国内的压力
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今天,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宣传和要求,原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换来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将不可避免的被取代,那些只顾生产而不治理污染的企业将被关闭。国务院关闭"十五小"企业的实例已证明了这一点。2000年达标排放的要求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。实施ISO14000标准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,使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此外,由于环境意识的提高,国内供货商对ISO14001证书的要求也屡见不鲜,获得ISO14001证书,同样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优势。
可以肯定地说,企业实施ISO14000一定能获得效益。区别在于,由于企业的类型,规模,基础条件和投入不同,所获得效益的多少不同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:
3. 提高环保意识,责任心和素质
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,使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受到各种培训,了解到自身的环境问题,环境的内在价值,环境保护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重要性,增强了企业人员工作的责任感,提高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技能,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。
4. 提高管理水平
ISO14000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,它是融合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于一身,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,适用性很强的管理手段。该标准在企业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,把各种问题系统地,有机地管理起来,避免了"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"的单一管理。这个新的管理机制不但可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,而且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,与国际管理接轨。
5. 促进污染防治,节能降耗,降低成本
ISO14000标准要求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,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,从最初设计到生产过程,从运输到储存,从使用到废弃,从供货方到产品和服务,都考虑到如何防止和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。此外,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,废物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,都是该标准考虑的范围。因而,通过该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持续改进,使企业不但获得环境效益,而且可获得更明显的经济效益。
6. 提高形象,增强竞争能力
ISO14000标准的出台是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,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这一标准,更多的企业已经在经济活动和贸易中提出了对ISO14001认证的要求,其效应日趋明显。实施ISO14000标准可提高企业的形象,无疑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。
7. 有利于良性长期发展
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,不但顺应国际和国内在环保发面越来越高的要求,不受国内外在环保发面的制约,而且可以满足当今经济体制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,跻身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,而不被淘汰。此外,国内外对实施ISO14000的企业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的鼓励和优惠,会有利于企业良性和长期的发展。
1. 标准的构成
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,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、环境审核、环境标志、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许多焦点问题,旨在指导种类组织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。
ISO14000系列标准中,ISO14001是环境体系标准的龙头,因为ISO14001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认证的最根本的准则,是一系列随后标准的基础。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,它要求组织在其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,体系由环境方针、规划、实施与运行、检查和纠正、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17个要素构成,通过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行,使组织的环境行为得到持续改进。目前,国际、国内所有进行的ISO14000认证是指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,组织取得的是ISO14001认证证书。
2. ISO14001标准的特点
(1) 以市场驱动为前提,是自愿性标准;
(2) 强调有关法律、法规的持续符合性,没有绝对环境行为的要求;
(3) 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;
(4) 标准强调的是管理体系,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;
(5) 广泛使用性;
(6) 是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,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具体系、技术化。